兒童牙齒矯正必看攻略 10種狀況不能拖

阿滿姨3年前退休時,生活霎時失去了重心整天無所事事,好在女兒當年底就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孫子,阿滿姨二話不說就自願嬤代母職接下白天育嬰的重責大任。轉眼間,小孫子也9歲了,卻怎麼看都有一點戽斗臉的影子,為了孫子那裝帥臉不被戽斗拖累,阿滿姨決定帶孫子去進行牙齒矯正,但這個念頭才剛萌生就被鄰居阿嬌姨苦勸阻止,說是小孩子牙齒如果太早做矯正,以後會牙會長歪,這番話讓阿滿姨冒出許多黑人問號,甘係金A?



兒童的牙齒生長如果發展異常,究竟幾歲最合適進行矯正?在找答案之前我們先了解兒童牙齒發育的3個階段:


18歲之前-乳牙期:

這個階段正開始進行換牙,長出的恆牙不多。


2812-混合期:

兒童的上顎骨頭在這個階段生長,上下顎的骨頭尚未定型,上下顎骨的生長是否有異、齒列咬合狀況在這個階段就能明顯察覺是不是異常。


31218-恆牙期:

此階段恆牙已完全長出,顎骨依個人發育狀況逐漸定型。


在「恆牙期」兒童的身理及心理條件逐漸成熟,如果在此階段矯正牙齒,牙齒的移動速度快,相對矯正花費時間也會較短,是大多數父母選擇讓孩子矯正牙齒的時期。


而「混合期」是引導顎骨的發育生長的階段,也是齒列發展狀況的重要觀察期,通常8成的兒童牙齒在這個階段就能看出是否需要矯正。兒童牙齒長出後,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牙根才會發育完成,所以在這個時期牙齒比較容易移動,也就是說混合時期是調整骨骼空間最有效率的時間點,因此812歲可說是兒童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。


美國矯正學會曾建議兒童7歲時就可以進行第一次牙齒矯正的評估,另外美國也做過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,70%的兒童矯正是在換完牙之後進行的。一般來說,兒童牙齒是可以等到恆牙完全長出後再做矯正,此時孩子若想矯正,自我意願也較高,是個比較好配合的階段。


但如果兒童齒列發展出現以下狀況,就需要考慮是否提早介入治療,以得最佳矯正治療效果。

1.  開咬:

當上下顎咬合時有一部分牙齒無法有效接觸而形成空隙,開咬前後牙都可能發生,一般常見的是前牙開咬,最大影響是無法咬斷食物,使後牙形成過度負擔,發音也可能受影響。


2.  暴牙:

造成暴牙原因有先天與後天,主要特徵為上顎牙齒突出,以致嘴巴外觀整個外凸無法完全閉合,也有部分會導致發音不全。


3.  錯咬:

正常咬合來說,上排牙齒牙會在下排牙齒的外側,如果非以上狀況的異常咬合就叫做錯咬,通常代表咬合功能出現障礙。


4.  反咬:

反咬大多是指上下門牙咬起來時,上門牙咬在下門牙的內側,反咬會造成牙齒磨損,並且不易清潔,容易導致牙齦發炎、牙周疾病,前牙反咬常常與戽斗同時存在。


5.  戽斗:

在牙醫學上指發生前牙錯咬或反咬,一般民眾稱之為戽斗。在安格式分類中屬於三類異常咬合,型態是下巴突出,下顎齒列比正常狀態還要前移。過去大多認為戽斗是下顎過度生長,但根據研究發現有65%的戽斗是上顎骨後縮所造成。


6.  深咬:

深咬是上下顎咬合時,上排牙齒幾乎將下排牙齒完全覆蓋,外觀上幾乎看不到下顎的前排牙齒。通常判斷如果上排牙齒蓋住下顎牙齒超過一半,就可能是深咬問題。


7.  齒列擁擠:

牙床面積太小而牙齒大小正常、牙床面積太小牙齒太大,或是牙床面積正常而牙齒太大,都可能會形成牙齒擁擠。也就是說,牙床空間不足以容納所有牙齒時,就會造成齒列擁擠的現象。


8.  阻生齒:

從字義上看就是無法萌發出來的牙齒,可能是被擋住,長歪或空間被其他牙齒佔據等原因,較常發生於智齒、犬齒與門牙。當阻生齒引發發炎、鄰齒牙周病與蛀牙、引生囊腫,以及使顎骨易斷裂時,就需考慮進行處置。


9.  異位萌牙:

乳牙脫落長出恆牙時,沒有生長在正確的位置上,可能往左或往右生長,視情況須把牙齒拉回正確的位置上。


10.影響發音:

任何咬合不正的齒列,造成發音不正確,或是無法發音的狀況,講話漏風、會噴口水等,都須考慮盡早進行矯正。


抱歉! 此商品分類暫時沒有商品。